燃尽香灰成画图——巧生炉之印香薰
燃尽香灰成画图——巧生炉之印香薰


铜炉传承:古有宣德炉 今有巧生炉
苏州历史上是“相城十绝”发源地:陆墓泥盆、相城琴弓、渭塘珍珠、黄桥铜器、阳澄渔歌……今天要拜访的铜炉艺人,应该属于“相城十绝”中黄桥铜器的范畴。但是,目的地却是地处苏州城最边缘地带。 汉代的青铜博山炉,唐宋的瓷炉,明清的宣德炉,各式香炉冒出的几缕轻烟,传承了一部至雅的中国香文化史。然而自清末以来,不断出现的文化断层,香文化逐渐衰落,各式香炉制作技艺也随之凋零。王世襄感叹:“这种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远


诗书清欢得烟云 ——陈冠丞铜香炉作品赏析
暑气渐长,满目的葱郁也无法消散扰人的虫鸣和烦躁的思绪,此刻若是焚上一炉香,便可平静不少。缕缕轻烟舒卷而上,浅浅的灰烬在余温中勾勒出时间的线条。目光所及,暗哑的铜炉正散发着内敛的光彩,脑海里浮现出陈冠丞优雅的身影。 不知从何时起,“叛逆”“非主流”成了90后的标签,而1994年出生的陈冠丞用他一贯的沉稳,谨慎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对陈冠丞的第一印象便是陈巧生的儿子,陈巧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制作


苏州首家“全国传统工艺技术创新示范基地”落户相城巧
12月22日,“相城手艺江南炉文化工坊•全国传统工艺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苏州巧生炉博物馆举行。据了解,目前被授予该示范基地的城市有四个,相城手艺江南炉文化工坊是全国第五家,也是苏州唯一一家。揭牌仪式现场,手艺江南创始人陈冠丞被授予荣誉证书。作为巧生炉技艺的传承人,陈冠丞创办了“手艺江南”炉文化工坊,面向全国各界人士推广传统铜炉文化和香道文化,以专业精神展示江南手工艺精品。据介绍,中国科学院


陈巧生儿子陈冠丞:将古韵铜炉创新进行到底
陈冠丞在细致地塑制蜡模 从小跟着父亲陈巧生以厂为家,对铜炉制作技艺耳濡目染的陈冠丞,16岁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一心跟着父亲学习家传铜艺。在学徒、管理者、经营者等多重身份切换的几年中,他快速成长。作为陈氏铜器第四代继承人,陈冠丞说:“父辈们的成就在当下还难以超越,我所能做的就是将创新进行到底。” 掐丝珐琅、石鼓文做到铜炉上 从业以来,陈巧生共制作了1500多款香炉。陈冠丞说,这么多年来,他


巧生吉金——源远留长的铜炉文化
中国文化中,将钟鼎彝器统称“吉金”,这源于汉代之前,以“金”指代青铜,而“吉金”自然就是“精纯而美好的青铜”。 自商周而兴的青铜器普遍用于礼仪祭祀和日常起居,焚香习俗更借助青铜文化的发展而日渐博兴。汉唐时期,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或出于祭祀礼仪需要,或为熏陶日常起居和书房环境,普遍采用沉檀龙麝四类香料,制造香氛。用香习俗的普及,更推动了兼具礼器和实用器两大功能的铜香炉的发展。根据陈巧生大师的多年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联系方式
电话:400-608-2856
邮箱:2681677551@qq.com
地址:中国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元和万里路268号 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B座1层
页面版权所有©2020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山 苏ICP备20038296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