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巨制大作显身展厅 流光溢彩气息兆示祥瑞蛇年
2013年春节期间,陈巧生老师在艺术馆内展示多年来秘不示人的“铜胎掐丝珐琅”大作,并借助这些富丽堂皇的作品表达对观众的吉祥祝。
癸巳蛇年的到来不仅为苏州带来了一片欢庆的节日景象,巧生炉文化艺术馆展厅内,来自四方的观众也能感受到一派全新的气息,除却经典铜炉作品外,更引人瞩目的则是陈巧生老师十几年来所创作的“铜胎掐丝珐琅”作品在2013年春节期间陆续摆上展台,令传统工艺爱好者们一睹苏派掐丝珐琅精细雅洁的作品风貌。
近年来,陈巧生老师以传统失蜡法铜炉铸造技艺和古色古香的“巧生炉”作品,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十几年来,陈老师在潜心钻研铜炉技艺的同时,也在默默研究和发掘苏派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工艺。
作为精细铜器手工作品的典型代表,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同样可以追溯到明朝宣德年间,文物专家根据北京故宫所藏历代掐丝珐琅作品的工艺风格及款式推断,在前代工艺基础上,掐丝珐琅在明代宣德年间开始形成自身浓郁的民族风格。
与失蜡法铜炉铸造相比,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做工更为精细,器物因周身的多彩釉料富丽堂皇,体现出传统手工艺的高超技艺。这也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手工艺术,创作者将铜器镶嵌、錾刻、挫嵌技艺与琉璃珐琅熔炼工艺圆满结合,为世人呈现了这种光彩夺目的艺术作品。
春节期间所展示的十余件作品,均是陈老师十几年来掐丝珐琅创作的结晶,其中:
鹤衔瑞草福寿盖熏炉以成双仙鹤背立簇拥带盖熏炉,鹤首曲颈高昂,口衔灵芝,炉身与鹤首过渡自然,鹤足高立但炉身不失丝毫稳重感觉,将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寓意实现有机的融合;
灵芝宝山盆插取意古代仙山,灵芝出于宝山,枝叶伸展,寓意安康繁荣;
四季花瓶在天球瓶瓶颈上雕铸四童子,幼童面目清秀、姿态轻盈、神态喜庆,吉庆祥和;
对狮稳坐四方基座,整器虽不过尺余高,但雄狮威武和雌狮的灵动之气引得观者拍手赞叹;
这些作品中更为人称绝的是“牛转乾坤——双首神牛座宝盖鼎镂空大香薰”。整个作品在工艺上将铜器细密铸造、镂空雕刻、掐丝珐琅、错金银镶嵌相结合,在双首神牛雄健的牛背上出立凤凰为耳的镂空香薰球,上覆流苏宝盖顶。
整器一米余高,重达近百斤,流苏宝盖顶和镂空球型香薰将明清与盛唐器物典型造型巧妙的融为一体。整个作品虽器型庞大,但宝盖顶和香薰球两个部分均可独立旋转,转动时金色流苏轻碰发出悦耳之音的同时折射出器物周身的多彩光影。这一作品不仅富于工艺之美,更胜于造型上的节奏变化和力道平衡,兆示观者为人应如立牛般踏实稳健,做事则若球之圆融,敬天畏地,才是富贵平安之道。
藉此蛇年初始,陈巧生老师将这些秘不示人的巨制大作呈现展厅,不仅让观众一睹苏派铜胎珐琅器的稳重造型、饱满图案、鲜艳色彩、精细丝工和绝妙创意,更是以一种推陈出新的崭新形象,向全国爱好者展示了一个当代苏工铜器艺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借此全新作品,我们诚祝全国巧生炉爱好者,在全新的一年中,龙马精神,富贵安康。